题目内容
【题目】营养方式为_________的细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_________(包括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腐生 无机物 物质循环
【解析】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腐生生物主要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题目】阅读下面资料,并回答问题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守候着13种雀鸟,它们有的生活在树上,有的生活在仙人掌丛,有点生活在地上。食物类型有种子,花蜜,虫子等。尽管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地雀却有共同的祖先--来自南美洲大陆的一种雀鸟。南美雀鸟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它形成如此丰富多样的后代。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好奇。
1972年,生态学家格兰特夫妇群岛中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本岛的物种几乎不出去,外岛上的物种也很少进来。此时,雨季刚刚过去,植物繁茂,地雀们自由地取食。岛上有三种体型、毛色均相似的地雀。考察队员们测量发现它们喙的长度,宽度与深度有明显差异。根据它们喙的特点分别命名为大地雀、中地雀和小地雀。除了收集鸟喙的数据外,他们还测量作为食物的种子的大小以及嗑开种子所用的力度。最小、最容易嗑开的是马齿苋种子,最难嗑开的是硬壳上有刺的蒺藜种子。
1977年初岛上降水减少,植物陆续死亡,雀鸟的食物仅剩蒺藜种子。调查显示,大旱前,中地雀的平均长度为10.68毫米,深度为9,42毫米;大旱后幸存下来的中地雀喙平均长度为11.07毫米,深度为9,96毫米。这0.5毫米的差异,肉眼难辨,却足以帮助幸存的地雀嗑开蒺藜种子。
干旱持续了三年,1980年初,大雨降临,植物竞相生长,许多地雀开始筑巢,幸存雌鸟选择体型较大且喙较大的雄鸟繁育后代,因此后代个体比先辈们的喙长增加许多。
地雀数量(只) 地雀种类 | 1977年 | 1980年 | |
大地雀 | 300 | 225 | |
中地雀 | 雄 | 600 | 150 |
雌 | 600 | 30 | |
小地雀 | 12 | 1 |
(1)不同中地雀喙的体积有明显不同,取食能力不同,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_____现象。
(2)比较1977年-1980年间的地雀数量变化,发现三种地雀数量明显减少,而且中地雀雄性与雌性个体的性别比______(“增大”或“减少”)。幸存者具有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
(3)1985年开始,降雨量增大。中地雀鸟喙的平均值逐渐_______。
(4)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中地雀喙的形态发生一系列变化与_______有关。若要揭示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需要从遗传物质的研究着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