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一个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池塘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有___条食物链。
(2)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
(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
A.腐生细菌、真菌 B.水绵
C.水藻 D.海鸟
(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短时间内下列哪一现象会随之出现?(________)
A.甲壳虫数目减少 B.水藻大量增多
C.大鱼数目减少 D.小鱼数目减少
(5)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和___部分。
(6)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该生态系统能较长时间处于___状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___。
【答案】3 竞争 捕食 A D 分解者 非生物 太阳能 平衡 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藻→甲壳类→海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海鸟,所以此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
(2)大鱼吃小鱼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大鱼和小鱼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淡水虾和小鱼都是第三营养级,都吃水蚤,因此淡水虾和小鱼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3)腐生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残体获取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4)若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水蚤以水绵为食,故数量减少;同理,水蚤、小鱼、淡水虾、大鱼、海鸟的数量减少,因为海鸟的数量减少,甲壳类的天敌减少,所以数量增多。随着甲壳类的数量的增多,则水藻的数量减少。故选D。
(5)图中的水绵和水藻属于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并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逐渐传递,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