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
A.25克 B.50克 C.100克 D.125克
在使用显微镜时,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 )
A.粗准焦螺旋 B.转换器 C.遮光器 D.细准焦螺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____________设计的。
(2)B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___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____________。在B处的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____________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____________。
(3)C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____________,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____________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分解者很少 B.缺乏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生产者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变成了灰色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 )
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
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
A.直立行走 B.骨盆变短增粗
C.下肢增长 D.脊柱由弓状变成“S”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