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8?淄博)图A为某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B和图C为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装置,B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清水,先将B、C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再移置光下几小时.
请分析回答:
(1)把B、C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能产生淀粉的装置是
C
C
;若把该装置的一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发生的变化是
变蓝
变蓝
,而另一装置的叶片做同样处理,没有出现上述现象.通过B、C两装置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将变蓝的叶片横切,制成切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结构如图A所示,则图中变蓝的主要结构是[
[2]
[2]
]
叶肉
叶肉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5]
[5]
]
气孔
气孔
,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由[
[3]
[3]
]
叶脉
叶脉
运输的.
(4)大树的根吸收的水分能源源不断地向上运输,这依赖于植物的
蒸腾
蒸腾
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解答此题要明确氢氧化钠具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解答:解:(1)实验前要将甲、乙装置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2)由于甲装置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装置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乙装置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组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A图中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中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其中叶脉中有输导水分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
(4)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
(1)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C;变蓝;二氧化碳
(3)[2]叶肉;[5]气孔;[3]叶脉 
(4)蒸腾
点评:正确地分析出对照组与惟一变量,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08?淄博)关注健康,善待生命.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尤其是近几年来,近视逐渐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右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
2
2
]
晶状体
晶状体

②物像只有落到[
3
3
]
视网膜
视网膜
上,我们才能够看清楚物体,近视眼可以配带装有
凹透
凹透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③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④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这属于
复杂
复杂
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两周,抢救被困人员生命的工作也渐渐接近尾声.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温家宝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强调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据悉,地震造成的大批死亡畜禽会孳生大量病原微生物,这就为许多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控制疫情的发生,卫生部门抽调了许多防疫专业人士前往灾区.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防疫人员向人员密集地区的生活用具和垃圾上喷洒药物,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②国家卫生部第一时间提供了上百万支传染病疫苗,免费给灾民注射,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③除了加强卫生防疫外,灾后的心理辅导也是非常必要的.假如你是心理辅导人员,你会如何帮助灾区人民:
我们要耐心倾听灾民诉说其疾苦,并给予他们关心和安慰等,使灾民能安心重建家园.
我们要耐心倾听灾民诉说其疾苦,并给予他们关心和安慰等,使灾民能安心重建家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