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操作如下:
①取一支试管,将适量馒头碎屑放入试管中
②向试管中加入2毫升纯净唾液和2滴碘液,并搅拌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37°C温水的烧杯中约7分钟
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试管内淀粉不变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蓝与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唾液都有关系
请你纠正该同学探究中的错误:
①实验设计上,该同学没有设置
②该同学的实验步骤有误,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
(1)首先将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然后向1、2号试管中加入
(2)接下来,向1、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
(3)将三支试管一同放入
(4)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两滴
③请你描述实验结果中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作出解释:(填“变蓝”或者“不变”)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①取一支试管,将适量馒头碎屑放入试管中
②向试管中加入2毫升纯净唾液和2滴碘液,并搅拌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37°C温水的烧杯中约7分钟
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试管内淀粉不变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蓝与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唾液都有关系
请你纠正该同学探究中的错误:
①实验设计上,该同学没有设置
对照
对照
组.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应该使用3支相同
相同
(填“相同”或者“不同”)的试管,切去大小相同
相同
(填“相同”或者“不同”)的3块馒头进行实验,使得除探究因素外的其他实验条件尽量相同
相同
(填“相同”或者“不同”),这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②该同学的实验步骤有误,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
(1)首先将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然后向1、2号试管中加入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
馒头块
.(2)接下来,向1、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
唾液
唾液
,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
清水
.(3)将三支试管一同放入
37
37
°C温水中水浴5-10分钟.(4)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两滴
碘液
碘液
,观察颜色变化.③请你描述实验结果中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作出解释:(填“变蓝”或者“不变”)
1号试管
不变蓝
不变蓝
,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号试管
变蓝
变蓝
,原因是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
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
.3号试管
部分变蓝
部分变蓝
,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消化不彻底
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消化不彻底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的设计.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步骤是: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①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同学在实验设计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没有说服力,应设置对照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应分别以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两组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②在操作上碘液应最后加,37℃的水浴应保持5-10分钟,否则淀粉分解不彻底.该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取三支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然后向1、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3号试管中加入与馒头碎屑等量的馒头块.
(2)接下来,向1、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1、2号试管进行搅拌,3号试管不搅拌.这样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3)再将三支试管一同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5-10分钟.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水浴5-10分钟使淀粉彻底分解.
(4)最后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两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③在水浴前就滴加碘液,溶液会由于淀粉的存在而变蓝色,待水浴后,溶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了,蓝色会逐渐褪色,因此实验现象应该是先变蓝色,后慢慢褪色.
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
2号试管遇碘变蓝色,原因是没有唾液,不能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兰.
3号试管遇碘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蓝.
故答案为:①对照;相同;相同;相同;对照实验;②(1)馒头碎屑;馒头块;(2)唾液;清水;(3)37;(4)碘液;③不变蓝;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变蓝;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部分变蓝;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消化不彻底.
②在操作上碘液应最后加,37℃的水浴应保持5-10分钟,否则淀粉分解不彻底.该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取三支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然后向1、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3号试管中加入与馒头碎屑等量的馒头块.
(2)接下来,向1、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1、2号试管进行搅拌,3号试管不搅拌.这样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3)再将三支试管一同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5-10分钟.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水浴5-10分钟使淀粉彻底分解.
(4)最后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两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③在水浴前就滴加碘液,溶液会由于淀粉的存在而变蓝色,待水浴后,溶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了,蓝色会逐渐褪色,因此实验现象应该是先变蓝色,后慢慢褪色.
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
2号试管遇碘变蓝色,原因是没有唾液,不能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兰.
3号试管遇碘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蓝.
故答案为:①对照;相同;相同;相同;对照实验;②(1)馒头碎屑;馒头块;(2)唾液;清水;(3)37;(4)碘液;③不变蓝;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变蓝;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部分变蓝;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消化不彻底.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单一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唾液有无 | 2毫升唾液 | A | 2毫升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度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2ml清水 2ml清水 ,与1号试管起对照 对照 作用.(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1与3 1与3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3)实验结果是 1 1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被分解了 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被分解了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物理 物理 消化,又能进行化学 化学 消化.
某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