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1)水螅身体呈_______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食和防御。
(2)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体表的________有保护作用。
(3)蚯蚓的______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呼吸。
(4)鸟类的外形呈________型,前肢变成_____,这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5)李同学画蝗虫(图),根据昆虫的特征,图中的错误有:______(填序号)。
①身体分部 ②足着生位置 ③翅着生位置 ④足的数量 ⑤翅的数量
【答案】辐射 角质层 体壁 流线 翼 ②⑤
【解析】
(1)水螅是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进行呼吸的,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4)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是: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固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和口器等结构;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一般生有2对翅和3对足,其中后足发达适于跳跃,翅为昆虫的飞行器官;腹部是呼吸、生殖中心。
(1)水螅是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食和防御;
(2)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呈圆柱形,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的消化液侵蚀,起保护作用;
(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呼吸;
(4)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成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储存气体帮助呼吸,体温高而恒定,能够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翔,由此可见,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5)由分析知,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和口器等结构;胸部生有2对翅和3对足;
图中的足、翅着生在了胸、腹部,且只有一对翅,故②、⑤是错误的。
【题目】涡虫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底下。科学家选择大小、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日本三角涡虫随机分成10组,每组5只,分别盛于培养皿中。实验一:取5组涡虫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下静放;实验二:取另5组涡虫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光照培养箱中。在培养皿中轻轻投入食物,观察并记录涡虫对食物出现反应时间,每组重复多次并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和图。
组别 | 光照强度 (LuX) | 对食物出现反应时间(分钟) |
1 | 10(暗处) | 20 |
2 | 500(较弱光) | 30 |
3 | 1100(自然光) | 52 |
4 | 2200(较强光) | 55 |
5 | 3300(强光) | 60 |
(1)实验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取多只涡虫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测定值的误差,科学家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大小、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涡虫来研究,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不同光照强度的影响时应控制温度,根据折线图,最适温度是________。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涡虫对食物出现反应的时间逐渐________,据此可得出实验结论:引起涡虫对食物出现反应的最适光照条件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