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将一绿色植物在黑暗中一昼夜,选形态大小及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甲乙两片叶,将甲叶用不透光的两块软木片在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将乙叶的叶片主脉切断.然后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如图所示),请回答:
(1)经脱色后用碘处理甲叶片,变蓝的部分是
a以外的部分
a以外的部分
,不变蓝的部分是
a
a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
a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
.(用含“a”的语言表示前2个空)
(2)经脱色后,用碘处理乙叶,变蓝的部分是
b
b
,不变蓝的部分是
c
c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切断叶脉后水分无法运输到c处,使c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切断叶脉后水分无法运输到c处,使c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用b c表示前2个空)
(3)实验前将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是为了
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4)甲叶的实验可以说明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乙叶的实验可以说明
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分析题.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点:
(1)光合作用需要必要条件之一:光,没有光,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也就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水,没有水光合作用也不能正常进行.
(3)在实验前一定要把原有的干扰因素排除再进行实验.
解答:答:(1)a处部分的处理是不见光,其余部分见光,就形成对照实验,叶片有部分见光,有部分不见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可能用碘液来检验,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存在.实验中a处没有见光,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没有制造淀粉,所以遇碘不会变蓝,而其余部分见光,故遇碘会变蓝.
(2)乙叶片中,主叶脉被剪断,c处与b处的区别就是b处有从根吸收运来的水分而c处没有从根运来的水分了,因为运输的途径被切断了.又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水,c处会因为没有水分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所以不会变蓝.而b处因为有水分所以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故遇碘液会变蓝.
(3)如果实验前不把原有的淀粉除去,原来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会干扰实验结果,会使实验结果出现错误.在实验前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排除了原有的淀粉的干扰,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甲叶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乙叶的实验说明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故答案为:
(1)a以外的部分;a;a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2)b;c;切断叶脉后水分无法运输到c处,使c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3)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4)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点评:透彻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实质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3?李沧区质检)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斑部分界线清晰,它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固体氢氧化钠的目是
吸收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放到黑暗中24小时
放到黑暗中24小时

(3)将实验装置在阳光下放置4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和叶片B,利用
酒精
酒精
进行脱色处理,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4)结果发现,除了叶片
A
A
绿色部分变蓝色,两片叶的其他部分都没有变蓝.比较叶片A的绿色和白斑部分的结果,说明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比较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说明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光合作用反应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请补充完整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
有机物(储存能量)
+
氧气
氧气

(6)如何提高大棚瓜果、蔬菜的产量,是农民特别关心的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农民提供至少三条能提高大棚瓜果、蔬菜产量的措施:①
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
增加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增加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白天设法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促进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棚内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等
白天设法适当提高棚内温度,促进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棚内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