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被狗咬伤的人,需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的物质和被咬伤的人分别是( )
A.抗体,易感人群B.抗原,易感人群
C.抗体,传染源D.抗原,传染源
【答案】B
【解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被咬伤的人容易感染狂犬病,因此被咬伤的人易感人群。所以,注射的物质和被咬伤的人抗原,易感人群。故选:B。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将20只黄粉虫幼虫放入纸盒中央,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并得到以下的数据,试分析回答.
(分钟) 实验环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阴暗 | 13 | 12 | 15 | 17 | 16 | 17 | 18 | 19 | 18 | 19 |
明亮 | 7 | 8 | 5 | 3 | 4 | 3 | 2 | 1 | 2 | 1 |
(1)你提出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8个小组分组实验,老师只取了其中3组的数值进行平均,可以吗?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只有该小组进行实验,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如热煮熟状态下亚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②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1溶液:
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④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所得数据如下:
时间 |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mg/kg) | |||||
未加热时 | 如热煮沸后 | |||||
1号坛 | 2号坛 | 3号坛 | 4号坛 | 5号坛 | 6号坛 | |
封坛前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第4天 | 0.6 | 0.2 | 0.8 | 0.6 | 0.2 | 0. |
第8天 | 0.2 | 0.1 | 0.6 | 0.2 | 0.1 | 0.6 |
第12天 | 0.1 | 0.05 | 0.2 | 0.1 | 0.05 | 0.2 |
第16天 | 0.1 | 0.05 | 0.2 | 0.1 | 0.05 | 0.2 |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发酵泡菜的微生物是______,它与莲花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2)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制作的泡菜特别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如何调整______。
(4)菜坛为什么要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
(5)通过表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