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公布人感染H7N7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并建议高危人群必要时,可采用“中药代茶饮”进行预防.有人针对该病进行研究,选取20只健康的小鸡,做了如下实验:
A组:在10只小鸡的体内注射活的禽流感病毒,不久10只小鸡全部死亡;
B组:在另十只小鸡的体内注射降低活性的禽流感病毒,经过几周后,再取活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们的体内,结果它们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在B实验,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到“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仍有抵抗力吗?没有.原因是抗体具有专一性,抵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对其他的病毒无效.
(3)从传染病的角度,带病毒的鸡属于传染源,对高危人群可采用“中药代茶饮”进行预防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4)禽流感病毒与鸡的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细胞结构.
(5)以上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疫苗的活性.

分析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解答 解:(1)B实验中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它进入鸡体内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在第二次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注射时,禽流感的病原体已侵入它体内,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它存活下来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2)抗体具有专一性,抵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对其他病的病原体无效,因此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仍没有该病毒的抵抗力.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高危人群可采用“中药代茶饮”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切断传播途径.
(4)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
(5)实验中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它进入鸡体内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该物质由鸡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在第二次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注射时,禽流感的病原体已侵入它体内,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它存活下来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以上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疫苗的活性.
故答案为:(1)抗体
(2)没有;抗体具有专一性,抵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对其他的病毒无效    
(3)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4)前者没有细胞结构
(5)疫苗的活性

点评 解答此题目的难点是理解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抗体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等人的病好后,抗体还留在人的身体里,人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我们食用的大米和面粉是对谷和麦进行一定的加工而生产出来的.事实上,越靠近稻谷或小麦表面,营养越丰富.如果“过度加工”,多余刨去的米、面成为了饲料或其他工业原料,不仅损失粮食,而且增加电能消耗.
材料一:稻谷去壳后产出可食用的糙米.为了增加表面光泽,需要进行抛光.每吨大米增加一次抛光,要损失1千克,消耗10千瓦时电能.
材料二:从小麦提取食用面粉,加工精细程度越高,麦粒表面磨去越多,最终加工成的面粉等级越高.

(每百克面粉所含部分营养成分如图所示)
材料三:镉、汞等有害金属可能通过空气和 水进入土壤,污染稻米.如果人体摄入镉过量,会在肾脏累积,严重的会造成肾衰竭,同时对骨骼造成不良影响.国际权威机构建议: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的镉摄入量不应超过60微克.
(1)大米、面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选填序号).
A.加工精细程度越高,营养损失越多           B.材料中的铁、镉、汞是指元素
C.食物纤维不能提供能量,它对人体没有好处   D.特一粉中维生素E的含量比标准粉高
(3)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大米进行例行镉抽检,其中一份样品的镉含量:每千克大米中是0.25毫克.如果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该大米200克,该成年人镉摄入量未超过(选填“超过”或“未超过”)国际权威机构建议值?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