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当前,全球性能源危机、温室效应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列人类活动中,与此要求不符合的是( )

A. 大力发展火电厂,增加发电量,满足用电需求

B. 选择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

C. 各级机关倡导无纸化办公

D. 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

【答案】A

【解析】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废弃物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大力发展火电厂,增加发电量,满足用电需求,是高度耗能的表现,A不符合“节能减排”;选择坐公交车,骑车和步行可以减少汽车对能源的消耗,B属于“节能减排”;无纸化办公有利于节约造纸木材,C符合“节能减排”;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都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也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故本题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的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

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仑提出了“血液运动潮汐说”,他认为:人体心室的隔上有小孔,右心室的血液可由小孔进入左心室;血液由肝脏合成,与“生命灵气”混合后,在血管中沿一定方向流动,再流向相反方向。

16世纪,科学家发现: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隔膜很厚,没有小孔;右心室的血液要经过肺,到达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这些发现指出了盖仑学说的错误。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通过解剖观察心脏,发现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他又通过定量计算发现:每小时由心脏压入主动脉的血液约245.4千克,相当于人体重的3-4倍!这样大的血量决不可能立刻生成或同一时间内由静脉储存。由此,哈维断定血液在体内是循环的。哈维还用实验方法确定了血液流动的方向。他找出还在跳动的A血管,用镊子把它夹住,发现离心脏较近一端(近心端)的血管膨胀起来,而离心脏较远一端(远心端)马上瘪下去;他又用镊子夹住大的B血管,其结果正好相反:远心端血管膨胀起来,近心端血管瘪下去。哈维最终得出结论:血液由心脏这个“泵”压出来,通过动脉流向身体各处,再从静脉流回心脏,这样完成了血液循环。

哈维曾断言: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会有某种肉眼见不到的起连接作用的血管,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他没有找到这种“中介血管”。166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随后,列文·虎克又证实了毛细血管连接着动脉和静脉,从而使血液循环理论进一步完善。

(1)盖仑的“血液运动潮汐说”有多个观点与科学事实不相符,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观点:_____

(2)16世纪的科学家发现:右心室的血液经过肺到达左心房,从血液循环途径上看这属于_____循环,具体的路径是:右心室→_____→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3)哈维解剖观察心脏时,发现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能够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___;在心室与_____间也有类似的结构。

(4)根据资料,哈维没有发现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的“中介血管”是_____。该血管的主要功能是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_____,它数量多,分布最广,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且血液速度最_____,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5)通过阅读“血液循环”发现史的这段资料,你的收获或体会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