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科学家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表现,甲组小鼠在完成迷宫任务后会得到食物奖励,乙组在完成迷宫任务后不会得到奖励,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组小鼠的表现说明其发生学习行为

B. 乙组说明这些小鼠无法完成学习行为

C. 长期取消奖励后,甲组转错次数将会增加

D. 学习行为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答案】B

【解析】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

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故A正确;据表中数据可见:乙组小鼠的转错次数逐渐减少,说明乙组小鼠也能完成学习行为,故B错误;当学习行为建立以后,必须用食物激物强化,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否则,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就会消退。所以长期取消奖励后,甲组转错次数将会增加,故C正确;学习行为的建立要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故D正确。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桑的果实为桑椹,是一种人类和鸟类等都喜食的水果。为研究食果鸟类与桑树种子传播和萌发的关系,研究人员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桑为雌雄异株的植物。桑椹是桑完成______ 生殖过程后,由雌株的花序发育形成的。据图甲可知,果实成熟后自然散落,其分布规律是_____,这对种子的萌发和子代植株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在自然环境中,桑的种子能被食果鸟类带到较远的、环境适宜的地方萌发生长。

(2)每年6月初桑椹进入成熟期,麻雀和喜鹊等食果鸟类食用桑椹的行为属于_____行为。食用后,鸟类粪便逐渐转为紫色;此时,研究人员开始监测这些鸟类的粪便,持续收集粪便并分离桑的种子,进行记录;7月中旬后,桑园中的鸟类粪便逐渐恢复成白色,即停止收集。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____法。

(3)为研究鸟类肠道消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三组种子的萌发率。1组为果皮(肉)完整的原始种子,2组为鸟类粪便中的种子,3组为经过人工水洗揉搓去除果皮(肉)的种子。

①三组种子萌发均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这些条件包括适宜的_______________等。

②种子萌发时,种子中的______最先突破种皮长出来,研究人员以这一结构长到2毫米长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结果如图乙所示。

③与1组和3组比较,图中2组的结果是_____,研究人员据此判断鸟类消化道处理种子后可促其萌发。

④研究人员分析,自然界中鸟类食用植物果实并将种子随粪便排出,这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