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蟑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白天它们躲在阴暗的地方,到了夜晚才出来活动。小刘同学热爱探究,针对蟑螂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蟑螂的生活吗?于是他准备了一个长方形的硬纸盒,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一块不透光的深色纸板(见图),并诱捕了多只蟑螂装在带孔的瓶里,从中选出了10只大小一致、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蟑螂用于实验。
(1)请你对此实验作出假设:_____。
(2)这个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以外,要使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_____实验。
(3)实验中采用了10只蟑螂,而不是一只,目的是_____。
(4)在实验时,小刘按实验计划记录了十次明亮处和阴暗处蟑螂的数目,在得出结论之前应该算出十次数据的_____值。
(5)蟑螂是一种有害的动物,实验过程中,切记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实验结束后,请你选择对实验用蟑螂的处理方式?_____。
A.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 B.就地放生 C.无害化处理
【答案】光对蟑螂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蟑螂的生活没有影响 光 对照 避免偶然性 平均 C
【解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根据题目可知,小刘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蟑螂的生活吗?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对实验作出假设:光对蟑螂的生活有影响或光对蟑螂的生活没有影响。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长方形的硬纸盒上一侧是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一侧是不透光的深色纸板,二者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光。
(3)不能用1只蟑螂,所用蟑螂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蟑螂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蟑螂,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中采用了10只蟑螂,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重复实验,求取十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5)使用杀虫剂处死蟑螂会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应该采用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