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如图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此实验中设计1号试管的目的是对照.
(2)步骤C中应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解释原因:唾液淀粉酶在37℃条件下活性最高,能将淀粉彻底分解成麦芽糖.
(3)步骤D中加入了检验的试剂碘液,摇匀,分析现象.试问:1号试管溶液颜色变蓝,原因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另一支试管的颜色是不变蓝的,其原因是,浆糊被唾液初步消化成了麦芽糖.
分析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该生物兴趣小组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1号试管中加入的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
解答 解:(1)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是对照组,说明水不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与2号试管是对照,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消化酶发挥最好效果的温度是与人体的温度相同的,即37℃左右.因此在实验中要将装置放在37℃的温水中.唾液淀粉酶在37℃条件下活性最高,能将淀粉彻底分解成麦芽糖.
(3)实验中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1号试管中加入的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
故答案为:
(1)对照
(2)唾液淀粉酶在37℃条件下活性最高,能将淀粉彻底分解成麦芽糖
(3)1;淀粉遇到碘液变蓝;不变蓝;麦芽糖
点评 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安全用药事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贵的药更安全,应是病人首选药 | B. | 中药无副作用,常吃可防病 | ||
C. | 处方药一定要按医嘱服用 | D. | 增加用药剂量,能缩短治疗时间 |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生物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 |
B.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 |
C. | 甲是生产者,乙、丙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 |
D. |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
18.“低碳生活,保护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生命的唯一家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 “低碳生活,保护地球”,能够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 |
B. | 选用步行等绿色方式出行,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减少能源消耗 | |
C. | 在食物链“草→兔→狼”中,若捕杀了狼则兔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 |
D.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的 |
8.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的变化,甲、乙、丙表示相关血管,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正确( )
A. | 若乙分布在小肠绒毛内,则丙内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 |
B. | 若丙内流动脉血,甲内流静脉血,则乙一定在肺内 | |
C. | 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的变化,则乙可能在大脑中 | |
D. | 若甲和丙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则乙一定是肾小球 |
15.2016年潍坊地区爆发流感时,小红因提前注射相应疫苗而没有感染,2017年春季小红认为自身有了相应抗体,就没有注射流感疫苗,结果却得了流感,这说明引起流感的生物具有( )的特性.
A. | 应激性 | B. | 适应性 | C. | 能够繁殖后代 | D. | 遗传变异 |
17.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其重要意义在于( )
A. | 获得食物 | B. | 逃避敌害 | ||
C. | 寻找配偶 | D. | 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