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南南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如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1)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南南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实验中B瓶起对照作用.
(2)实验二中,为了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南南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D]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实验三中,南南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取剪去部分枝叶等等措施.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 解:(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A瓶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因为该瓶内氧气被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了;B瓶起对照作用;
(2)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暗处理后,再将C、D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D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绿色植物制造淀粉需要二氧化碳,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F塑料袋内的枝条除去其全部叶片;E塑料袋内的枝叶保持完整,因此蒸腾作用最旺盛,故水珠最多的应是E塑料袋.该实验说明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1)氧气;对照
(2)黑暗;D;二氧化碳
(3)E;剪去部分枝叶等
点评 此题通过实验验证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艾滋病已成为世界流行的传染病,死亡率高,它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下列行为可能使人感染艾滋病的是( )
A. | 和艾滋病患者握手 | B. | 和艾滋病患者一起 | ||
C. | 牙刷自备专用 | D. | 混用注射器 |
9.在一个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区,喷了一种新农药后,97%的甲虫死了,3%的甲虫生存下来了,几年后,该地区的甲虫对该药产生了抗药性现象,这是因为( )
A. | 农药的刺激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反应 | |
B. | 马铃薯甲虫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个体,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 |
C. | 农药使害虫产生了定向变异 | |
D. | 原有的抗药性甲虫与不抗药性甲虫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抗药性个体 |
6.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因发现了“大脑中的GPS”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它们是构成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
A. | 上皮组织 | B. | 肌肉组织 | C. | 神经组织 | D. | 结缔组织 |
13.下列关于蜻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成虫与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很大 | |
B. | 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同 | |
C. | 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
D. | 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
3.如表是对某家庭成员两种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1)父亲有酒窝,儿子也有酒窝,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有酒窝和无酒窝称为相对性状.
(2)控制肤色正常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推测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用D和d表示),其产生的卵细胞含有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或d.
(3)据调查,这对夫妇原本是一对表兄妹.从优生优育的角度看,这个事例给你的启示是禁止近亲结婚有利于优生优育.
父亲 | 母亲 | 儿子 | |
有无酒窝 | 有酒窝 | 无酒窝 | 有酒窝 |
肤色是否正常 | 肤色正常 | 肤色正常 | 白化病 |
(2)控制肤色正常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推测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用D和d表示),其产生的卵细胞含有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或d.
(3)据调查,这对夫妇原本是一对表兄妹.从优生优育的角度看,这个事例给你的启示是禁止近亲结婚有利于优生优育.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 B. | 从简单到复杂 | ||
C. | 从高等到低等 | D. | 从水生到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