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加上不少花农缺乏农药使用的基本常识,用药不当,导致花木上有抗药性的害虫种类越来越多,而且抗药性(农药的抗药性是指被防治对象,如病菌、害虫、杂草等对农药的抵抗能力,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同一地区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农药,或使用作用机理相同的农药,使病菌、害虫或杂草对农药的抵抗力提高)也越来越高.如果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开始使用的时候对某种害虫的杀虫效果非常显著,随着农药使用时间的延长、使用频率的增加,杀虫的效果会越来越差,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如图是根据实验测定的长期使用某农药后的害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害虫原来就存在着抗药性比较强的个体,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产生曲线AB段的原因是什么?
(3)曲线BC段说明了什么问题?
(4)如何防止或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呢?
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
解答:解:(1)通过以上实验说明了害虫个体之间存在着抗药性的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2)从图中BC段曲线可以看出,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3)曲线BC段说明了害虫向抗药性逐代增强的方向发展,这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起选择作用的是这种农药,这种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使用杀虫剂1年后,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有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
(4)防止或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方法主要有:①轮换用药.不要长期、单一地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这样就可以切断害虫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②混合用药.两种作用方式和机理不同的农药混合使用,可减缓害虫抗药性发生的速度.③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当一种农药已经引发了某种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该农药,则害虫的抗药性会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1)说明了害虫个体之间存在着抗药性的变异;
(2)产生曲线AB段的原因是在使用农药的环境中,抗药性差的害虫由于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被淘汰掉了;
(3)曲线BC段说明了害虫向抗药性逐代增强的方向发展,这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起选择作用的是这种农药,这种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4)防止或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方法主要有:①轮换用药.不要长期、单一地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这样就可以切断害虫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②混合用药.两种作用方式和机理不同的农药混合使用,可减缓害虫抗药性发生的速度.③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当一种农药已经引发了某种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该农药,则害虫的抗药性会逐渐减弱.
点评:此题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