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 ]______的曲度过大,从而使物像落在[ ]_______的前方,这样就形成______,应佩戴______矫正。
(2)人“黑眼珠”是指______,其上的色素会因人种而不同。
(3)[____]的大小变化可以使我们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答案】4晶状体 7视网膜 近视 凹透镜 虹膜 2
【解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近视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近视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4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从而使物像落在7视网膜的前方,这样就形成近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虹膜不透光有色素,亚洲人虹膜的色素颜色较深,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因此,人“黑眼珠”是指虹膜,其上的色素会因人种而不同。
(3)虹膜的中央是瞳孔,瞳孔能够控制眼球内光线的多少,避免强光对眼的损伤。因此,2瞳孔的大小变化可以使我们在明、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蚂蚁喜欢甜的食物吗”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活动:
材料用具:饲养一窝大小相近的蚂蚁,纸盒1个,滴管2只,消毒棉花团若干,糖水、清水各一小杯。
实验过程:
(1)用一纸板将纸盒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等量的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右侧。
(2)将10只经过24小时饥饿处理的蚂蚁放在纸盒的左侧。
(3)取出隔板,每隔30分钟,观察棉花团周围蚂蚁的数量,连续5次,所得实验数据如下:
30分钟 | 60分钟 | 90分钟 | 120分钟 | 150分钟 | |
停留在糖水棉花团周围的蚂蚁数量 | 8 | 7 | 8 | 9 | 8 |
停留在清水棉花团周围的蚂蚁数量 | 2 | 3 | 2 | 1 | 2 |
(1)这个实验设计的变量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并分别滴入等量的浓糖水和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应分别求出停留在糖水棉花团周围蚂蚁数和停留在清水棉花团周围蚂蚁数的_______值进行比较和分析。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5)蚂蚁营群体生活,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称为_____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