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此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是:①好发于夏秋季节.
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手足口病的预防口号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
(1)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婴幼儿.
(2)“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发病初期白细胞的升高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在发挥作用.
(4)有些患者在患病初期选择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其实,这种做法没有科学道理.请利用生物学知识说明理由: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没有细胞结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 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儿童、婴幼儿.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从资料中看出发病初期白细胞的升高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在发挥作用.
(4)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有些流感患者在患病初期选择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其实,这种做法没有科学道理.原因是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
故答案为:(1)肠道病毒;儿童、婴幼儿;
(2)切断传播途径;
(3)二;
(4)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
点评 结合实际传染病的例子来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近来中考常见题型,平时多注意识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沙漠、戈壁地区与森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水分 | B. | 阳光 | C. | 温度 | D. | 土壤 |
9.如图是血液流经人体某结构x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X为肾脏,则①中的血液为动脉血,②中的血液为静脉血 | |
B. | 若X为小肠,则①中的血液为动脉血,②中的血液为静脉血 | |
C. | 若X为肝脏,则①中的血液为静脉血,②中的血液为动脉血 | |
D. | 若X为左心脏,则①中的血液为静脉血,②中的血液为动脉血 |
13.“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小丽的妈妈一直给她吃钙片,医生却说小丽缺钙,建议给小丽增服( )
A. | 加倍服用钙片 | B. | 加服维生素A | ||
C. | 加服维生素D | D. | 改服另一个厂家钙片 |
3.整个生物圈中,昆虫分布最为广泛.下列不属于昆虫共同特征的是( )
A. | 两对足 | B. | 身体分头、胸、腹 | ||
C. | 两对翅 | D. | 一对触角,一对复眼 |
10.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 | 气管、肺 | B. | 呼吸道、肺 | C. | 鼻腔、气管、肺 | D. | 鼻腔、喉、肺 |
8.鹦鹉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宠物鸟,其艳丽的羽毛颜色一直是人们繁殖培育的重点.现有几只雌雄鹦鹉交配组合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1)鹦鹉羽毛的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2)根据乙组可以判断:鹦鹉羽毛的黄色是显性性状.
(3)假设鹦鹉羽毛的黄色与绿色分别由基因M和m控制.乙组后代的基因组成最可能是Mm(只填1个).
(4)丙组是用基因组成为Mm的鹦鹉进行杂交,若丙组共繁殖16只鹦鹉,则理论上有绿色鹦鹉有4只.
组别 | 亲代配对 | 后代数目(只) | |
绿色 | 黄色 | ||
甲 | 绿色×绿色 | 11 | 0 |
乙 | 黄色×绿色 | 0 | 12 |
丙 | 黄色×黄色 | ? | ? |
(2)根据乙组可以判断:鹦鹉羽毛的黄色是显性性状.
(3)假设鹦鹉羽毛的黄色与绿色分别由基因M和m控制.乙组后代的基因组成最可能是Mm(只填1个).
(4)丙组是用基因组成为Mm的鹦鹉进行杂交,若丙组共繁殖16只鹦鹉,则理论上有绿色鹦鹉有4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