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惊中外。如今已过去8年,回想当年,我国军民上
下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国家立即派出救灾人员赶
赴救灾前线,救出大量受灾人员。为防灾区瘟疫流行,防疫人员及时清理污物,并对周
围环境、水源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蚊蝇,对死亡的家禽家畜焚烧或深埋,由于措施及
时得当,实现了大灾之后无疫情,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⑴ 在救灾人员进入灾区之前,卫生防疫人员为队员们注射了破伤风疫苗等,以防外伤
对救灾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请问注入的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
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⑵ 在救灾时,一名救灾人员不幸被掉落的石块砸伤,伤口处鲜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
经判断是 出血,应立即在 止血。(填“近心端”或“远心端”)
⑶ 对震区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蚊蝇,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答案】(1)抗原;特异性
(2)动脉;近心端
(3)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
试题分析:(1)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 到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效果。因此,注入的疫苗属于抗原;注射了破伤风疫苗后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抵抗破伤风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 特异性,只能对破伤风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
出血类型 | 出血特点 | 止血方法 |
动脉出血 | 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 | 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止血 |
静脉出血 | 颜色暗红,血液较缓 | 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远心端止血 |
毛细血管出血 | 颜色红色,血液缓慢渗出 | 可自然止血,也可用创可贴包扎伤口 |
“在救灾时,一名救灾人员不幸被掉落的石块砸伤,伤口处鲜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经判断是动脉出血,应立即在近心端止血。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震区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蚊蝇”,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题目】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 。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 。
(6)若“加入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实验结果可能是 ;并简要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