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科普阅读

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螳螂有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螳螂为肉食性动物,在农林区可捕食多种害虫,对农林害虫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常见的螳螂主要是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两种(见图甲)。中华大刀螳体型窄长,形状和颜色类似狗尾草的叶片;广斧螳则体型较宽,形状和颜色类似柳树叶。中华大刀螳主要在草丛和灌木丛中捕食蝗虫等昆虫;而广斧螳主要在乔木上活动,捕食树上的蝉和毛虫等。由于它们的体色和形态与环境比较接近,而成为伏击高手:当发现猎物时,慢慢地接近猎物,竖起上半身,抬起镰刀似的前足(图乙),耐心地等待猎物进入伏击圈,再以迅雷之势精准出击,“足”到擒来。

秋季,这两种螳螂都会在灌丛中产卵,卵块受到卵鞘的保护。中华大刀螳在灌丛中下部产卵,卵鞘厚且柔软,可以抵御严冬和蝽的刺吸,但容易被鸟撕食。而广斧螳则在灌丛的顶端产卵,卵鞘薄且硬实,可以抵御鸟类撕食,但耐寒能力有限,容易被蝽吸食。两种螳螂的若虫在春季孵化后,无食欲,处于“暴走”的状态,到处奔跑几个小时后,才开始取食食物,这种行为避免了兄弟姐妹之间争夺食物,提高了存活率。

(1)螳螂种类丰富,这属于生物的______多样性,螳螂产卵后,______对卵块起保护作用。

(2)如图甲所示的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都有外骨骼,身体和足分节,这是______动物的典型特征。其体色和形态都与各自的生存环境高度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生存环境的______,是生物长期进化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3)螳螂的生长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_____发育。

(4)螳螂若虫孵化后,具有先“暴走”再取食的行为,这是在产生的众多变异类型的基础上,淘汰不利类型而保留下来的有利类型,并将此性状通过_____给后代逐步积累的结果。

【答案】物种 卵鞘 节肢 适应 不完全 遗传

【解析】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

4)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1)文章介绍“世界上已知的螳螂有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阅读文中材料“秋季,这两种螳螂都会在灌丛中产卵,卵块受到卵鞘的保护。”可知,卵块受到卵鞘的保护。

2)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节肢动物的这些特征,使节肢动物更适于陆地生活,这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3)螳螂的生殖发育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4)螳螂若虫卵化石,具有先“暴走”再取食的行为,这是在产生的众多变异类型的基础上,淘汰不利类型而保留下来的有利类型,并将此性状遗传给后代的结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