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鼠妇,又叫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当你搬动花盆或石块,会发现花盆或石块下的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1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清你结合实验过程分析回答:
(1)他们提出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_____
(3)在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_____。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十只
(4)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明亮与阴暗形成了一组_____实验。
(5)同学们对此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
【答案】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D 光照 对照 求平均值
【解析】
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他们提出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所以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因此,“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10只。
(4)由于实验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在实验中的应有唯一变量变量:光照;明亮与阴暗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
(5)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题目】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馒头 | 碎屑 | 碎屑 | 碎屑 | 馒头块 |
试剂(2mL) | 唾液 | 清水 | 唾液 | A |
振荡后保温 | 振荡/37℃ | 振荡/37℃ | 振荡/100℃ | 不振荡/37℃ |
碘液 | 2滴 | |||
结果 | B | C | D | E |
(1)如果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时,应选择4号与_____号试管形成对照,并在4号试管的A处加入2mL_______。
(2)如果要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择实验组_____号和对照组_____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3)3号试管D处的实验现象是___(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______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