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学贵有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借鉴下列一些学习方法:

(1)图表归纳法。

某同学在复习中画了一系列图,请仔细观察图1、图2,然后回答问题:

①图1可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其中B可代表____;图2中的空格内需填____。

②生殖、遗传、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____实现的。

(2)阅读理解法。某同学在课外看到两则材料:

材料一:蚊子在吸血前,先用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润滑剂,然后再用食管吸入血液。唾液管和食管是不同的管道,它不会将吸入的血液再吐进人体。另外,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极其微少,短期内反复叮咬2000次以上才可能使被咬者感染艾滋病毒,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此材料说明:____。

材料二: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液泡大,适于吸收水分;肺泡壁薄,且外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适于气体交换。这种现象在生物体中很普遍。

此材料说明:____。

(3)实验探究法。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

综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①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②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进行对照实验。

③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

(三)实验反思:

④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____。

⑤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____(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⑴、①DNA ②生殖和发育 ⑵、①蚊子叮咬传艾滋病的几率很小(意思相近即可)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⑶、①满江红能净化被废旧电池污染的水质 ②A和B或A和C③小鱼数目太少 ④根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或改变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1)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图1中的B是DNA;昆虫的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所以图2中的空格内填“蛹”。生物遗传变异是通过生殖实现的。(2)分析资料可知,(一)蚊子叮咬传艾滋病的几率很小;(二)根毛的结构与吸水的功能相适应,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知识。(3)(二)表中B、D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有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的小鱼生存时间比无蕨类植物的小鱼生存时间长,说明满江红能净化被废旧电池污染的水质。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电池是唯一的变量,A和B或A和C符合此条件。此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小鱼的数量太少,结果不够可靠。(三)从绿色植物的特征来看,满江红是蕨类植物,葫芦藓是苔藓植物,二者的区别是蕨类植物有根,苔藓植物无根。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考点:此题考查染色体的组成,遗传和变异,昆虫的变态发育,艾滋病的传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绿色植物的特征等知识。为综合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形式多样,即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考查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和辨析易混易错知识内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各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2013年我县五山镇何湾村在稻田中进行养蟹实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有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1)螃蟹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征之一就是体表有 ,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从而适应陆地生活。

(2)在上述实验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却没有明显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水稻利用 的效率提高了,同时养蟹后病虫害也减少了。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有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 ,它能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

(4)呼吸作用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请写出呼吸作用表达式 ____________。

(5)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6)我县在稻田中进行养蟹实验中还推广使用了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就是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而培育出,他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