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醉驾人刑以来,查处酒驾已成为各地交警的一项日常工作,让 我们来还原现场发生的那一幕幕。请你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
(1)某司机酒后开车上路看到有交警查车,随即准备调头逃走,这属于______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2)交警立即将其拦下,司机下车后明显呼吸急促、步态不稳,这是因 为酒精分别麻醉了司机的________和_______
(3)交警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此时司机的肋间肌处于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与吸人的气体相化,人呼出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4)测量结果 显示该司机为醉驾,需进一步做抽血检查,抽血取样的血管是 _____(选填“动脉”或“静脉”)。取血时要把针刺部位的_____(选填“近心端”或“远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答案】条件 大脑皮层 脑干 小脑 舒张 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静脉 近心端
【解析】
(1)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及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然止血。处理时可先时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3)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1)某司机酒后开车上路看到有交警查车,随即准备调头逃走,这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司机下车后明显呼吸急促、步态不稳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脑干和小脑。
(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与吸人的气体相化,人呼出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4)医生从司机前臂的一条“青筋”抽取了血液,该“青筋”属于静脉,它存在于体表较浅的部位;取血时要把针刺部位的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题目】随着气温的升高,买回来的猪肉容易变质,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图象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材料 | 环境温度 | 保存时间 | 现象 |
甲 | 鲜猪肉100g | 5℃ | 一天 | 鲜猪肉不变质 |
乙 | 鲜猪肉100g | 28℃ | 一天 | 鲜猪肉变质 |
(1)它们提出的条件问题是_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_________,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g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馒头 | 碎屑 | 碎屑 | 碎屑 | 馒头块 |
试剂(2ml) | 唾液 | 清水 | 唾液 | A |
振荡后保温 | 振荡/37℃ | 振荡/37℃ | 振荡/100℃ | 不振荡/37℃ |
碘液 | 2滴 | |||
结果 | B | C | D | E |
如果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时,应选择4号
与 号试管形成对照,并在4号试管的A处加入2ml 。
(2)如果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
(3)5—10分钟后取出四只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结果显示第3号试管D遇碘 (填“变蓝”或“不变蓝”)。这说明 。
(4)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是馒头中的淀粉能被消化成 。
(5)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 都有关系,还需要适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