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某公园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B.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
D.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解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的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如细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的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A.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植物→虫→鸟,A错误。
B.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正确。
C.图中的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而不是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C错误。
D.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而不是生物影响环境,D错误。
【题目】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动物源性传染病。埃博拉 病毒无法通过水、空气或食物传播,没有症状的人也不会传播,传染途径只有患者或死者 的体液和被污染的针头等工具。 资料二:疟疾是人被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 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病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埃博拉抗体的水平。据图 1应选取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血液用以制备抗体。
(2)将制备的多种抗体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 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抗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图 2 中编号)。
(3)下图是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其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虚线代表抗原、实线代表抗体),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B.
C.
D.
(4)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康复后,只获得对埃博拉病毒的免疫力,而对手足口病毒却没有免 疫力,原因是____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 进行了如下实验(注:线粒体膜电位越高,线粒体产生的能量越多)。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
1 | 疟原虫的线粒体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2 | 加入青蒿素 | 60 | |
3 | 小白鼠细胞的线粒体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4 | 加入青蒿素 | 97 |
1、2 组结果表明_____;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小白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