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科普阅读题
在热带雨林中,50%以上的植物果实被食果动物(以哺乳类和鸟类为主)取食,并且60~94%的木本植物借助食果动物来实现种子的传播。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是传播种子的主要的哺乳动物类群,其中,栖息于森林中的灵长类是大型食果动物。
不同的灵长类取食的果实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灵长类动物有着较长的消化道,种子滞留时间长,往往能取食大量的种子。它们的口腔大小、牙齿形态会影响吞咽的种子大小与种类。如,南美洲的红背僧面猴属动物因具有高度特化的牙齿,能够取食具有硬质外壳的大型果实。
将种子吞咽后经消化道排出是灵长类动物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例如,倭黑猩猩所传播的植物种子中,93%以上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一般而言, 距离母树5米远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 但只有被传播至距离母树超过100米远的地方, 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种子传播方式。在巴西片断化森林中体型较大的吼猴属动物具有较长的日间活动距离,能将种子传播至距离母树497米远的地方;少数大型猿类对种子的传播距离有时甚至超过1000米。
灵长类动物不仅能将种子带到适宜萌发的微环境,还促进了植物种子的萌发,并对幼苗的生长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动物消化道对内果皮和种皮进行的化学或机械性摩擦产生了“破皮”作用,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其次,种子外的果肉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灵长类动物将它们移除起到了“解除抑制”的作用;第三,灵长类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具有施肥效应。如,在委内瑞拉古里水库的陆桥岛屿上,红吼猴粪便的密集堆积能够丰富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幼苗的建成。
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影响了植物从种子到幼苗期的存活状态, 最终还影响植物在森林中的空间分布位置。更为重要的是,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对于许多热带树种的成功定居到其他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对维持植物种群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1)能传播种子的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它们所取食、传播的植物,在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些植物属于_______类群。
(2)距离母树5米以上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少,灵长类动物吃了果实后把种子都带走了
B. 母树树冠下的种子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水分等资源
C. 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很多,萌发后对各种资源的竞争激烈
D. 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受到母树遮蔽缺乏阳光,无法制造足够的有机物
(3)下列关于灵长类动物对植物果实取食和传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会影响其对种子的传播
B.种子经由消化道传播可将种子传播到较远的距离且易萌发
C.灵长类动物粪便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种子萌发必要条件
D.灵长类动物和被取食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4)食果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加快了森林植被的更新
C.提高了森林植物的多样性 D.增大森林中动物间的竞争
【答案】 消费者 被子植物 A C D
【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能传播种子的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它们所取食、传播的植物,在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些植物属于被子植物类群;
(2)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距离母树5米以上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原因是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受到母树遮蔽缺乏阳光,无法制造足够的有机物,无法生存或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水分等资源。故选A。
(3)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能够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会影响其对种子的传播,A正确;种子经由消化道传播可将种子传播到较远的距离且易萌发,B正确;灵长类动物粪便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不是种子萌发必要条件,C错误;灵长类动物和被取食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D正确;
(4)灵长类等食果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加快了森林植被的更新,B正确;提高了森林植物的多样性,C正确;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不能增大森林中动物间的竞争,D错误。
【题目】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相同之处是( )
①两者都能结出果实 ②两者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③体内都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 ④两者都没有真正的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题目】一到夏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组 别 | A | B | C |
实验处理 |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 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 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①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 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
实验结果 | 不发霉 | 发霉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是________,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如果C组中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那么B与C两组也构成了对照实验,C组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________。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
【题目】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装置瓶编号 | 种子的数量 | 环境条件(其他条件均满足) |
A | 2 | 少量水,20℃ |
B | 2 | 无水,20℃ |
C | 2 | 少量水,-10℃ |
D | 2 | 水将种子淹没,20℃ |
(1)用A瓶和B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
(2)用A瓶和C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
(3)D瓶中“水将种子淹没”,是将种子置于缺少____的环境之中。
(4)B瓶和C瓶能否形成对照?____。(填“能”或“不能”)
(5)本实验设计中准备的种子数量是否恰当?____。(填“是”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