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 玉米种子数量(粒) |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
1 | 20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25℃ |
2 | 20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15℃ |
3 | 20 |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 25℃ |
4 | 20 |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 25℃ |
⑴四组培养皿中种子能萌发的是__号,则其萌发所需营养物质来自于种子的________。
⑵1号培养皿和3号培养皿的对照实验变量为______。
⑶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种子而不放1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结论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充足的空气。
【答案】(1)1 ; 胚乳;
(2)水或有无水分;
(3)避免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解析】试题分析:(1)种子发芽需要两大条件: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组号为1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故能萌发的是1号。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肥大的子叶组成,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因此,在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来自胚乳中。
(2)1号培养皿和3号培养皿只有水分这个唯一变量,故它们的的对照实验变量为水或有无水分。
实验过程中两粒种子发不发芽具有偶然性(这一粒种子可能已经不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过度休眠),只用1粒种子实验结果就不准确,因此放入的种子越多实验就越准确。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故答案为:(1)1 ; 胚乳;
(2)水或有无水分;
(3)避免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题目】小明是八年级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莱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二、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三、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 实验前质量/克 | 实验后质量/克 | 生长情况 |
甲 | 41 | 51 |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
乙 | 41 | 70 |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
丙 | 41 | 99 |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盆和 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 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还能不能得出上述结论?答: 。
(3)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填选项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题目】分析说明题
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流行的甲型 H7N9流感是由甲型 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甲型 H7N9 流感的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等空气媒介。
材料二:目前已经研究出甲型 H7N9流感疫苗,并进行临床接种试验,证明甲型H7N9流感疫苗是安全的。
材料三: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做到: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l)引起甲型H7N9流感的的病原体是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 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其中甲型H7N9流感患者属于哪个环节? 。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中,甲型H7N9流感主要是通过 传播。
(3) 通过接种疫苗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 (抗原或抗体)。接种甲型H7N9流感疫苗后能预防甲型H7N9流感,对其它传染病能否预防? ,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免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其中给健康人打疫苗属于 ,勤洗手属于
2、某人因醉酒溺水,被救上来时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假如你在现场,你最先做的就是拨打
急救电话。当救护人员赶到现场之前应进行心肺复苏,先做30次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再用口对口吹气法做2次 ,交替反复进行。另外,如果还发现落水者在被救上来的过程中,有划伤并不停地流血现象,“血液呈暗红色,不断地从伤口缓慢而连续地流出”,请你判断这是 血管出血,正确的止血方法是
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 浅色蛾 | 深色蛾 | |||
释放数 | 回收数 | 释放数 | 回收数 | ||
工业污染区 | 170 | 20% | 160 | 50% | |
非工业区 | 500 | 45% | 400 | 10% | |
(1)桦尺蛾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
(填“遗传”或“变异”)
(2)工业污染区____色桦尺蛾回收所占比例高,非工业污染区____色桦尺蛾回收所占比例高。
(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选择正确的选项并填在横线上)
A.烟熏 B.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4)如果严格禁止排放污染物,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