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做“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方法如下:
(1)媛媛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 (2)立伟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2 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
(3)小娟同学:将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4)天天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4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他们小组将4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请问:
(1)媛媛同学做的l号试管模拟了口腔中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其他同学做的是l号试管的对照实验。请你分析一下,其他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有不妥之处吗?如有,请指出
。
(2)立伟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所以变量是 。
小娟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所以变量是 。
天天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所以变量是 。
(3)通过上述实验结论,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
(1)小娟同学的对照实验有两个变量,应把“不进行搅拌”改“并进行搅拌”
(2)唾液 清水;牙齿 馒头快;舌 不进行搅拌
(3)吃饭要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口腔的消化作用。
时间 | 裸地 | 草地 | 灌丛 | ||||||||||||||||
早晨 | 45.6 | 60.7 | 78.9 | ||||||||||||||||
中午 | 29.5 | 49.6 | 61.3 | ||||||||||||||||
晚上 | 35.2 | 55.9 | 73.5(1)选择裸地、草地和灌丛作为对比,是因为这三处的 C C 能明显区分,具有较高的对比说服力.A.植物数量 B.植物大小 C.植物类型和数量 D.不同时间和地点 (2)下列各项是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正确的是 D D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C.丙在一个有雾的天气里,用干湿计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D.丁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三次,并认真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测量裸地湿度三次后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少误差 减少误差 ![]() (4)请你根据给出的数据,画出一天内,灌丛处空气湿度变化的曲线. (5)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灌丛 灌丛 ,而湿度最小的地点是裸地 裸地 .本实验设置裸地的目的是对照 对照 .通过以上的探究分析,在改善我们的环境方面你有何想法?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增加植被 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增加植被 .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探究活动,表是其中一个同学测量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空气湿度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
(2)你认为仅以一个数据做资料分析可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