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做“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方法如下:

(1)媛媛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                        (2)立伟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2 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搅拌。                                  

(3)小娟同学:将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4)天天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4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他们小组将4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请问:

(1)媛媛同学做的l号试管模拟了口腔中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其他同学做的是l号试管的对照实验。请你分析一下,其他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有不妥之处吗?如有,请指出

                      

(2)立伟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所以变量是            

   小娟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所以变量是            

   天天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所以变量是            

(3)通过上述实验结论,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1)小娟同学的对照实验有两个变量,应把“不进行搅拌”改“并进行搅拌”

(2)唾液   清水;牙齿   馒头快;舌   不进行搅拌

(3)吃饭要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口腔的消化作用。

涓€棰樹竴棰樻壘绛旀瑙f瀽澶參浜�
涓嬭浇浣滀笟绮剧伒鐩存帴鏌ョ湅鏁翠功绛旀瑙f瀽
绔嬪嵆涓嬭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分析回答: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地 灌丛
早晨 45.6 60.7 78.9
中午 29.5 49.6 61.3
晚上 35.2 55.9 73.5(1)选择裸地、草地和灌丛作为对比,是因为这三处的
C
C
能明显区分,具有较高的对比说服力.
A.植物数量    B.植物大小
C.植物类型和数量    D.不同时间和地点
(2)下列各项是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正确的是
D
D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为了更方便稳妥地测量,在灌丛中把干湿计放在地上进行测量
C.丙在一个有雾的天气里,用干湿计来测量三个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
D.丁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三次,并认真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测量裸地湿度三次后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少误差
减少误差

(4)请你根据给出的数据,画出一天内,灌丛处空气湿度变化的曲线.
(5)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灌丛
灌丛
,而湿度最小的地点是
裸地
裸地
.本实验设置裸地的目的是
对照
对照
.通过以上的探究分析,在改善我们的环境方面你有何想法?
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增加植被
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增加植被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