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A. | 化石证据 | B. | 胚胎发育上的证据 | ||
C. | 解剖证据 | D. | 结构方面的证据 |
分析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解答 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
故选:A
点评 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的概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
A. | DNA和基因共同组成染色体 | B. | 一个基因中有一个DNA分子 | ||
C. | 一个DNA分子中有一个基因 | D.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
10.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 |
B. |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2个卵细胞和2个极体 | |
C. |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4个精子 | |
D.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7.下列哪一项具有严谨的逻辑性( )
A. |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 B. | 细胞→细胞核→基因→DNA→染色体 | ||
C. | 细胞→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 | D. | 细胞→细胞核→DNA→基因→染色体 |
14.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其奥秘在于种子的结构中有( )
A. | 胚芽 | B. | 胚 | C. | 胚根 | D. | 子叶 |
11.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蚕茧是蚕蛾发育过程的阶段,具有这个阶段的昆虫的发育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该小组假设是光线的强弱与薄头茧的发生有关系.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温度.
(4)通过本实验可知,该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控制暗而均匀的光线.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 光线明亮而均匀 | 光线暗而均匀 | |
实验I(5月份) | 15.48% | 7.5% | 4.92% |
实验II(9月份) | 17.17% | 8.85% | 4.50% |
总平均发生率 | 16.33% | 8.18% | 4.71% |
(1)蚕茧是蚕蛾发育过程的阶段,具有这个阶段的昆虫的发育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该小组假设是光线的强弱与薄头茧的发生有关系.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温度.
(4)通过本实验可知,该如何降低“薄头茧”的发生率?控制暗而均匀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