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C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A.20°C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
B.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C.40°C时,将10gKNO3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20g溶液
D.30°C时溶KNO3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题目】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前小组同学对五种物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_____。
(查阅资料)BaSO4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 有白色沉淀 |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原粉末一定含有_____ |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_____.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
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
(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题目】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表为某女士一天的营养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比较(部分)。
项 目 | 摄入量 | 推荐摄入量 |
蛋白质(g) | 72.9 | 65 |
脂 肪(g) | 65.1 | 48.2~72.3 |
维生素C(mg) | 176 | 100 |
钙(mg) | 807 | 800 |
铁(mg) | 21 | 20 |
硒(mg) | 0.037 | 0.05 |
①蛋白质、油脂和葡萄糖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
②钙、铁、硒三种元素中,该女士摄入的_____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
(2)制造汽车使用了镁铝合金、玻璃钢、聚氯乙烯等材料。上述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
【题目】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后质量/g | 1.6 | x | 0.9 | 2.2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53
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53
D.丙、丁一定是单质
【题目】现有银、铁、铜三种金属丝,为探究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根据他记录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实验现象”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论 |
1 | 取铁丝浸入稀硫酸中 | |
2 | 取铜丝浸入稀硫酸中 | 无现象 |
3 | 取银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目】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水中加入的溶质 | NaCl固体 | NH4NO3固体 | NaOH固体 |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 20 | 20 | 20 |
溶解现象 | 全部溶解 | 全部溶解 | 全部溶解 |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的变化 | 温度无明显变化 | 温度降低 | 温度升高 |
结论 (填“放热”或吸热“) |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 ①_____ | ②_____ |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