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
B |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C |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
D |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
A. A B. B C. C D. D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除了有气泡产生外,同时出现灰白色率浑浊的异常现象。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1)什么原因导致有灰白色浑油物出现呢?
(设计实验1)(使用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试管 | A | B | C | D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实验现象 |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 |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出现少量白色浑浊 |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出现较多灰白色沉淀 |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出现大量灰白色沉淀 |
沉淀量 | 无沉淀生成 | 少量沉淀 | 沉淀较多 | 沉淀很多 |
根据上述实验得知,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的,产生灰白色浑浊与镁条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2)灰白色沉淀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化学式为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甲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设计实验2)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氯化镁固体______(填“溶解”或“不溶解”),说明乙同学的猜想错误;在反应后所得灰白色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丙同学的猜想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丁同学测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及实验现象如下表: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 | 放置过夜 |
溶液pH | 2.0 | 5.8 | 7.4 | 8.0 | 8.6 | 9.0 | 9.3 | 9.6 | 9.8 | 10.0 | 10.0 | … | 10.2 |
实验现象 | 无沉淀生成 | 镁条慢慢溶解,气泡量减少,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灰白色沉淀逐渐增加 |
根据此表,写出你得出的两个结论:①_____; ②_____。
经过探究得知:生成的灰白色沉淀为不同化学组成的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
【题目】春节期间,部分同学对用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硬脂酸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
(1)下列有关固体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固体酒精的各种分子间没有间隔 B.固体酒精就是酒精的固体物质
C.固体酒精中各种成分仍保持各自的性质 D.固体酒精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2)通过化学的学习,小芳知道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他想用实验检查一下春节用剩的工业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再取上层清液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
(3)小芳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严重的问题,理由是______。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往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4)要想熄灭火锅里的工业酒精,可用盖子盖上,其主要原理是______。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题目】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B |
①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②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 ①每100g黑木耳中含铁185mg,这里的“铁”应理解为元素 ②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
C | D |
①常温下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②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 ①进入深井前——做灯火实验 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