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物质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4∶3 B. 1∶3∶2 C. 3∶1∶2 D. 3∶1∶3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反应前有1A分子而反应后没有A分子,说明1A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前有3B分子而反应后没有B分子,说明33分子参加反应;反应前没有C分子,反应后生成了2C分子.所以,该反应中A、B、C各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是:1:3: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____7(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_______(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

(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例:_______(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即可).

【拓展与延伸】

盐溶液____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呈中性,如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性。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