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小郑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 程观察到碳酸氢铵固体消失,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馨提示: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A. 实验中棉球变红,说明生成 NH3
B. 该实验能体现环保的设计思想
C. 该实验设计复杂,只需把碳酸氢铵直接放于蒸发皿加热,固体消失可证明发生分解
D. 加热碳酸氢铵可发生反应:NH4HCO3 NH3↑+CO2↑+H2O
【答案】C
【解析】
A、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实验中棉球变红,说明生成 NH3,故A正确;
B、该实验装置相对封闭,被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扩散到空气中的物质相对较少,该实验能体现环保的设计思想,故B正确;
C、只根据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氢铵升华导致的消失,故C错误;
D、根据实验的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NH3↑+CO2↑+H2O,故D正确。故选C。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酚酞溶液、铁片、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 ①加入酚酞溶液 | ②加入铁片 | ③滴入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溶液不变色 | _________ | 产生气泡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方案①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选择一种以上三种试剂属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图中仪器名称是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宝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瓶中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
(3)小茹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 H2,则应选择图中仪器___________组成发生装置, 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佳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如下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 | 实验药品 | 反应条件 | 气体物理性质 |
H2S | 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 | 不需加热 | 无色,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
①制取 H2S 时不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填代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收集 H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仪器⑥和⑦组成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