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 |
B.“Cu”可以表示铜单质,也可以表示铜元素 |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 |
D.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由于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Cl-,正确;
B.一般来说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单质,故“Cu”可以表示铜单质,也可以表示铜元素,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由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正确;
D.由于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少于4个,故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错误。故选D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的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等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1年3月,日本福岛的核泄漏带来了海水污染,我国城乡居民盲目抢购碘盐,碘盐是加入了碘酸钾()的食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盐是纯净物 | B.是一种化合物 |
C.吃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 D.是一种盐 |
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分子在不断运动 |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体积改变 |
C.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 B.清澈的泉水 | C.寒冷的干冰 | D.新鲜的牛奶 |
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粒子是阳离子 | B.乙粒子是原子 |
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 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 |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固态氮、干冰、冰水共存物 | B.稀有气体、氯化氢气体、液化石油气 |
C.液态氧、蒸馏水、透明的河水 | D.天然气、煤、石油 |
《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们是:( )
A.质子数、中子数 |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
右图表示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A.有单质生成 |
B.是化合反应 |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