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蒸发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 自行车胎充气过多爆炸
D. 节日燃放烟花
如图1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写出一种使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_____。
(2)20℃时,A、B、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_____。
(3)当A中有少量C时,可用_____法提纯A。
(4)在30℃时,将50gB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再升温至65℃过程中(不考虑溶剂的挥发),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5)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填字母序号)。
A CO2固体 B CaO固体 C NH4NO3固体 D NaCl固体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的pH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熄灭酒精灯 D. 加热液体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在去年“甲流防控”期间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随身带着温度计,可以随时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A. 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B. 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C. 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 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下图是A、B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
(1)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或“失”)。
(2)A和B所表示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 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
(2)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其余的五种物质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1)B的化学式是_____;
(2)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