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水、电、气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三种生活资料,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1)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清洁的水.
①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
②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________.(填标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pH试纸
③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________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 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2009年5月7日起浠水城关居民陆续使用天然气,城关居民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________.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________.
解:(1)①检验硬水和软水应使用肥皂水;②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③要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应该用过滤的方法;
由质量守恒定律和方程式Cl2+2NaClO2═2NaCl+2X,可以推出X中含有元素和氧元素,且氯原子的个数是1,氧原子的个数是2,所以化学式为ClO2.
(2)①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只要增大氧气的浓度和增加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即可,不论是液化气还是天然气都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
C、甲烷的化学式为CH4,不含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性气体,所以使用天然气作燃料主要是为了减少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
故选C.
②根据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用含碳量较低的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更为环保.
故答案为:(1)①肥皂水;②C;③过滤;ClO2;
(2)①C;②天然气含碳量低,排放的二氧化碳少.
分析:(1)①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试纸;③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规律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
(2)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在于甲烷中不含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性气体;②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相比,天然气含碳量较低,根据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更为环保.
点评:本题考查自来水净化中的过滤操作、硬水软水的检验方法和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同时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燃料的利用等问题.
由质量守恒定律和方程式Cl2+2NaClO2═2NaCl+2X,可以推出X中含有元素和氧元素,且氯原子的个数是1,氧原子的个数是2,所以化学式为ClO2.
(2)①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要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只要增大氧气的浓度和增加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即可,不论是液化气还是天然气都可以提高燃料利用率;
C、甲烷的化学式为CH4,不含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性气体,所以使用天然气作燃料主要是为了减少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
故选C.
②根据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用含碳量较低的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更为环保.
故答案为:(1)①肥皂水;②C;③过滤;ClO2;
(2)①C;②天然气含碳量低,排放的二氧化碳少.
分析:(1)①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试纸;③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规律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
(2)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在于甲烷中不含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性气体;②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相比,天然气含碳量较低,根据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少,更为环保.
点评:本题考查自来水净化中的过滤操作、硬水软水的检验方法和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同时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燃料的利用等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如图是市场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
我对气体的猜想 | |||
我猜想的依据是 |
实验方法及操作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