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8?延庆县一模)(1)【探究I】某同学在一食品包装内发现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他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他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反应完全),振荡、静置、过滤后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不考虑其他杂质)
[提出问题]块状固体C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白色固体C所有可能的组成是
①CaCO3、Ca(OH)2②CaCO3③Ca(OH)2
①CaCO3、Ca(OH)2②CaCO3③Ca(OH)2

[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向盛有少量固体C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若有气泡生成
若无气泡生成
若有气泡生成
若无气泡生成
含CaCO3
不含CaCO3
含CaCO3
不含CaCO3
将少量固体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将少量固体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变蓝
不变蓝(或仍呈紫色)
变蓝
不变蓝(或仍呈紫色)
含Ca(OH)2
不含Ca(OH)2
含Ca(OH)2
不含Ca(OH)2
(2)【探究II】实验中,通常用饱和石灰水检验CO2,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针对这一方法,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在两个体积相同的盛满CO2的广口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①甲、乙装置中实验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甲、乙装置中气球都变大,但甲中气球体积小于乙中气球体积;甲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液体仍澄清
甲、乙装置中气球都变大,但甲中气球体积小于乙中气球体积;甲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液体仍澄清
,请写出乙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吸收CO2较多的溶液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分析: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白色固体C所有可能的组成是:CaCO3、Ca(OH)2;CaCO3;Ca(OH)2;碳酸钙可以用稀盐酸验证,石灰水可以用指示剂检验.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判断:甲、乙装置中气球都变大,但甲中气球体积小于乙中气球体积;甲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液体仍澄清.因此二氧化碳经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解答:解:(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白色固体C所有可能的组成是:CaCO3、Ca(OH)2;CaCO3;Ca(OH)2;碳酸钙可以用稀盐酸验证,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石灰水可以用指示剂检验,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故答案为:①CaCO3、Ca(OH)2  ②CaCO3  ③Ca(OH)2  
实验方案(或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若有气泡生成
若无气泡生成
含CaCO3
不含CaCO3
②将少量固体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变蓝
不变蓝(或仍呈紫色)
含Ca(OH)2
不含Ca(OH)2
(其他方法合理得分)
(2)实验中,通常用饱和石灰水检验CO2,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甲、乙装置中实验现象的不同之处是:甲、乙装置中气球都变大,但甲中气球体积小于乙中气球体积;甲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液体仍澄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①甲、乙装置中气球都变大,但甲中气球体积小于乙中气球体积;甲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液体仍澄清.   2NaOH+CO2═Na2CO3+H2O   ②NaOH溶液
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与生活知识紧密相连,综合性比较强.本题既有实验过程的探究,又有结论的探究.首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