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10湖北十堰16】.有关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图见试卷第7页),据图回答:
(1)t
1
℃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a
b.(填“>”或“<”或“=”)
(2)t
2
℃时,A、B形成的两中溶液均不饱和,通过方法“①”或“②”填空:
A溶液采用
方法;B溶液采用
方法。
方法①:由t
2
降温至t
1
方法②:由t
2
升温至t
3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1)< (2)① ②
试题分析:(1)t
1
℃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100%,此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为a<b,
(2)由t
2
降温至t
1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则可使t
2
℃时a物质的不饱和变成饱和溶液,由t
2
升温至t
3
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可使t
2
℃时b物质的不饱和变成饱和溶液。
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涓€棰樹竴棰樻壘绛旀瑙f瀽澶參浜�
涓嬭浇浣滀笟绮剧伒鐩存帴鏌ョ湅鏁翠功绛旀瑙f瀽
绔嬪嵆涓嬭浇
练习册系列答案
新学案同步导与练系列答案
名师大课堂系列答案
351高效课堂导学案系列答案
状元成才路状元导练系列答案
快乐小博士巩固与提高系列答案
探究乐园高效课堂系列答案
勤学早系列答案
思维新观察培优新课堂系列答案
新课堂新观察培优讲练系列答案
5年中考3年模拟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09绍兴)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5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氯化钾固体到饱和,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保留小数到0.1%)。
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2011年四川乐山,33题)
(1)用NaCl配制100ml 0.9%医用的生理盐水(密度约为1g/ cm
3
),需要NaCl的质量为
g。
(2)由下图可知,t
1
℃时,硝酸钾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从氯化钠和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应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填写编号)。
a.冷却结晶 b.蒸发溶剂 c.过滤
(10福建省福州15.)(5分)请根据图7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 t
2
℃时,100g水中溶解_
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
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3)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
_。
(10福建南安14.)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2011年山东威海,3题)下列哪种方式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将NaCl、KNO
3
各3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的是
;
(2)将KNO
3
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加水和
。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