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a_____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a、b都属于__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3)在_____℃时a、b的溶解度相等。
(4)20℃时,30克a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大于 (2)易溶 (3)20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典型的溶解度曲线试题,难度适中。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物质a,b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但物质a的增大幅度更大。(1)中视温度为t℃时,物质a的溶解度读书明显比物质b大,故溶解度:a > b;(2)对于难溶、微溶、可溶、易溶的概念,我们只能从数据来衡量,20℃时,a、b两个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微溶一般为小于5g,溶解度1g<x<10g为可溶,这里溶解的质量适中大于10g,应为易溶。(3)的提问简单,溶解度曲线相交点在20℃;(4)2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20g,即100g水能溶解20g溶质,
考点:考核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评:认真分析是关键。
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 色。
(2)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举例写出一个方程式 。
(3)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根据性质⑤,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写出方程式 。
(5)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 (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 | B.盐酸的质量分数 |
C.反应容器的大小 | D.温度 |
某固体混合物M可能含有Na2CO3、NaOH、NaCl、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学生为探究M的组成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补充其中部分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1)取少量M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说明M的溶液显 性. |
(2)在上面所得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 | 溶液变为无色,无气体放出. | 原M中肯定含有 . 肯定不含 . |
(3)另取少量M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入适量的 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过滤. | 有白色沉淀产生;得无色滤液. | 原M中肯定含有Na2SO4. |
(4)在上面(3)所得无色滤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 | | 原M中肯定不含NaCl.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
(2) 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 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
B.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 |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
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水,然后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 mL汽油,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记录如表所示:
溶 剂 | 溶 质 | 现 象 |
先加水 | 碘 | 底部仍有碘固体,液体呈浅黄色 |
先加水 | 高锰酸钾 | 底部无固体,溶液呈深紫色 |
再加汽油 | 碘 | 分层,上层呈深紫色,下层近无色,底部无固体 |
再加汽油 | 高锰酸钾 |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呈深紫色,底部无固体 |
请回答:
(1)加入汽油后,投入碘的试管的上层液体名称是_________;投入高锰酸钾的试管的下层液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现象可以归纳:碘的溶解性为_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的溶解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科学研究中,若将大量水中溶解的少量碘“富集”起来,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肾病患者需要食用低钠盐的食品。目前,市场供应的低钠盐多为苹果酸钠盐(C4H5O5Na)。每日食用6 g苹果酸钠盐,人体摄入的钠元素质量与等量食盐中钠元素质量之比为( )
A.6:5 | B.71:266 | C.104:39 | D.39: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