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P点的含义是
t1℃时,a、c溶解度相等

(2) 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75
g溶液.
(3)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a>b>c
(填写物质序号).
(4) 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a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c

(5)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
b>a>c
(填写物质序号).
(6) M、N两点均表示a物质的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CD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的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分析:(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利用图示的曲线,查出t2℃时物质a的溶解度,判断将30g物质a放入50g水中是否可以完全溶解,计算所得溶解的质量;
(3)利用图示的曲线,比较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4)比较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t2℃时降温到t1℃时的变化情况,判断等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情况及大小;
(5)比较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t1℃时升温到t2℃时的变化情况,判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6)根据点的左右平移表示只改变溶液的温度,上下垂直移动时表示不改变溶液的温度只改变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分析四种改变溶液的方法能否实现M饱和溶液、N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解答:解:(1)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因此P点表示t1℃时,a、c溶解度相等;
(2)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50g,此时100g水可以完全溶解50g该物质,则将30g物质a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g该物质,因此,所得溶液质量=50g+25g=75g;
(3)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b>c;
(4)温度由t2℃降温到t1℃时,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c的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而a物质溶解度变化值远大于b,因此,等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a析出晶体质量大于b;
(5)温度由t1℃升温到t2℃时,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饱和溶液因升温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a=c,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此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a=c,因此升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b>a>c;
(6)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的固体a再降温,先加入固体溶质使溶液中溶质质量与M时相等,再降温就可使N点的不饱和溶液变成M点的饱和溶液;故A能实现转化;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先把溶液降温至M时的温度,再加入固体物质使溶液达到饱和,则可使N点不饱和溶液变成M点饱和溶液;故B能实现转化;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先降温再升温,溶液在降温时析出的固体在升温时又溶解,因此,溶液的组成没变,相当于只是升高温度,M点向右平移,不能到达N点,故C不能实现转化;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升温后蒸发水,若没有固体析出,溶液中溶质不变不能与N点重合;若蒸发至有晶体析出,则M点会上升到曲线,也不能到达N点;故D不能实现转化;

故答案为:(1)t1℃时,a、c溶解度相等;
(2)75
(3)a>b>c;
(4)a;c;
(5)b>a>c;
(6)CD.
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