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5、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结合题意回答问题.
(1)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你能从“16%的氯化钠”中提取到的信息有
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4:21:25

(2)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从这个说法中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碳酸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亚硝酸钠(NaNO2)因外观与食盐相似,经常会出现误食中毒的事件.请你根据NaNO2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写出鉴别NaNO2和NaCl的方法
20℃时,取50g固体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若固体全溶,则为NaNO2;若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则为NaCl.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有关知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并考查了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有的物质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有的物质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而判断结晶的方法.
解答:解:(1)溶液可以看做100g,因此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公式就可求出溶质16g,溶剂84g.
故答案为:①溶液的组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②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4:21:25
(2)从“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中,可以判断碳酸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碳酸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越低,碳酸钠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高,其溶解度越大)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g,而亚硝酸钠的溶解度大约是65g.
故答案为:20℃时,取50g固体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若固体全溶,则为NaNO2;若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则为NaCl.
点评:本考点属于开放性的题型,考查了溶液的组成,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问题,稀释问题要抓住溶质的质量不变.并与生活知识紧密相连,综合性比较强.希望同学们多联系生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做到综合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