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二:实验结束后,测量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实验三: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4)实验四: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会导致测得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需要可燃物 红磷不足 较多固体 偏大
【解析】
(1)根据实验对比以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3)运用蒸发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4)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
(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3)蒸发操作中防止固体溅出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停止加热;
(4)测定溶液pH时用洗净但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稀释了待测溶液,使稀硫酸溶液的酸性减弱,导致测得结果偏大。
【题目】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某化学学习小组对其进行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维生素C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易与氧气、高锰酸钾等物质反应。
Ⅰ.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1-1 | 1-2 | 1-3 | 1-4 |
操作 | ||||
现象 | 白色固体消失,形成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 | 紫色溶液褪色 |
结论 | …… | 维生素C溶液为酸性 | 维生素C能与 碳酸氢钠反应 | 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反应使其溶液褪色 |
(1)由实验1-1现象推测维生素C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实验1-2中使用的试剂a为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氢氧化钠溶液
(3)实验1-3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Ⅱ.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
实验操作 | 鲜榨的猕猴桃汁 | 鲜榨的橙汁 | 鲜榨的西红柿汁 | 加热后冷却至室温的鲜榨西红柿汁 | 放置12小时的西红柿汁 | |
紫色溶液褪色时所滴加的样品滴数 | 6 | 8 | 11 | 14 | …… |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1至2-4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
(5)由实验2-1至2-4可知,影响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
(6)请你推测实验2-5中,紫色溶液褪色时的样品滴数可能为_________。
A.9 B.11 C.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