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将一定质量的甲醇(CH3OH)和氧气(O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物质 | CH3OH | O2 | H2O | CO2 | X |
反应前质量/g | m | 12.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10.8 | 8.8 | n |
A.m>n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答案】C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12.8g=10.8g+8.8g+n,m=6.8g+n,所以m>n,选项A正确;
B、甲醇作为一种可燃物,当氧气充足时,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氧气不足,甲醇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甚至炭黑。因为甲醇中的氢全部转化为水,10.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则甲醇的质量为:,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在质量不变,可见X中一定含有1.2g碳元素,选项B正确;
C、根据计算甲醇中碳元素质量为3.6g,氢元素质量为1.2g,则甲醇中氧元素质量为:9.6g-3.6g-1.2g=4.8g,因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2.8g,所以反应生成的X中的氧元素质量为:4.8g+12.8g-(8.8g-2.4g)-(10.8g-1.2g)=1.6g,故X中一定含氧元素,选项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与参加反应的甲醇中的碳、氢元素质量比相同,因此生成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1×4)=3∶1,选项D正确。故选C。
【题目】(2017阜新)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色。
②写出“甲——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小组为了验证甲、乙、丙物质之间关系,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此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
该小组同学对意外观察到气泡现象产生兴趣,对该变质的NaOH溶液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NaOH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NaOH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NaOH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下面是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通过明显现象验证了一种猜想。请帮助甲同学完成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及相关问题。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 ________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②_______ | _______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评价)①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在上述(实验探究)中,乙同学认为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也能探究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说法不合理,这样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甲同学的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
【题目】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超市购买锡纸用于烧烤,同学们看见商品标签上标明锡纸的材质为“铝箔”。
(提出问题)锡纸的材质到底是锡还是铝呢?小吴认为可以把锡纸放入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来区别是锡还是铝,小周同学认为这样不能区别,理由是___________。
小施查阅资料发现锡的熔点是232 ℃,而铝的熔点为660 ℃,他用_______的方法区别出锡纸的材质是铝不是锡,接着同学们对铝这种金属进行了探究。
(探究活动一)铝的含量分析
(1)小施用如图装置测定铝箔中金属铝的含量,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若测得进入量气管的气体体积为100 mL(氢气的密度为0.09 g/L),铝箔中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 g(铝箔中只有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探究活动二)铝箔燃烧
同学们做铝箔燃烧的实验。小吴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晃动,观察到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但铝箔并不燃烧;小周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再用坩埚钳夹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铝箔仍不能燃烧。
(1)小施同学认为铝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
(2)小施同学改进了实验,让铝箔燃烧并发出了耀眼的白光,小施同学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探究活动三)小吴将打磨后的铝片与铜盐溶液反应,现象如下:
实验一:4 mL 8%的CuSO4溶液 | 实验二:4 mL 8%的CuCl2溶液 | |
实验 现象 | 短时间内无变化,一段时间后铝片上才出现少量红色的铜 | 铝片上迅速有红色的铜出现 |
(1)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对比两个实验,小周推测对铝与铜盐溶液的反应可能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为了验证此推测,小施向实验一的CuSO4溶液中加入1g________(填写化学式)固体,立即观察到铝片上出现大量红色的铜。
【题目】小组同学收集了某种铝制易拉罐,剪成条状并打磨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
(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更_____,结合上述现象,可得出该易拉罐不是纯铝制作。那么易拉罐中除铝外,还含有什么金属呢?
(查阅资料)①铝制易拉罐中的主要成分是铝,可能还含有镁、铁。
②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镁和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作出猜想)该易拉罐的金属组成除铝外,可能还含有镁、铁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小明取打磨后的铝制易拉罐样品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1)取一定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滤后得到黑色粉末。 | 样品中含铝 |
(2)取少量上述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 样品中含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实验结论)小明得出该易拉罐是由铝和铁组成。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分析后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大家认为应该补充下列实验:取步骤(1)中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某种金属的盐溶液后,如果无现象产生,则小明的结论正确。你认为加入的盐溶液中阳离子对应的金属理论上可以是_____(填一种即可)。
(拓展应用)下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弃易拉罐应放入标有_____(填序号)图标的垃圾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