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点M的意义是:_____。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t3℃时,将30克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4)t3℃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_____,无晶体析出的是_____。
【答案】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B>A 33.3% A C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多少。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点M的意义是:t2 ℃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3)t3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30克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5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t3 ℃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至t2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A,无晶体析出的是C。
【题目】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g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____。
反应前 | 反应后 | |
NaHCO3/g | 锥形瓶+稀硫酸/g |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
1.26 | 24.59 | 25.36 |
【题目】如图所示,超市的洗涤用品区域有一种叫做“污渍爆炸盐”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黄斑、血渍、奶渍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污渍爆炸盐”与水作用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1)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白色结晶颗粒,与水作用会产生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2)小明猜想其他化合物为:Ⅰ.NaOH;Ⅱ.H2O2;Ⅲ.NaOH和H2O2,小明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
(3)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 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 _____ | 含有Na2CO3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 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溶液,振荡。 | 无明显现象 | _____ |
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 液,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含有H2O2 |
(4)实验结论:猜想Ⅱ正确。
写出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