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若白磷的量充足,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①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烟;③白磷的量不足,氧气就不能耗尽,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④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然后反应消耗氧气,试管内气压减少,活塞后向左移动;⑤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
故选:B。
【题目】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 金刚石切割玻璃 | 石墨作电极 | 活性炭净水 |
对应特征 | ①_____ | ②_____ | ③_____ |
(2)如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
(3)影视舞台上经常看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一景象的物质是_____;
(4)“文房四宝”中的徽墨、宣纸、歙砚是我国享誉中外的文化瑰宝。徽墨写字作画不变色,是因为_____;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了证明宣纸中含有碳元素,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
(做出猜想) |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
(实验验证) |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__,证明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_____(填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请说明理由_____。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