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时,氯化纳的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填化学式).
③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答案】
(1)A
(2)A
(3)<;Ca(OH)2;26.5%;减小;B
【解析】解:(1)A、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2)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3)①由表中信息可知,60℃时,氯化纳的溶解度是37.3g 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110g;②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晶体的是氢氧化钙,所以答案是:Ca(OH)2 , ③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④由题中“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所以恢复到20℃时,原来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则原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⑤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己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的主要物质是硝酸钾;剩余溶液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只能得到硝酸钾.
故答案:(1)A;(2)A;(3)①<;②Ca(OH)2;③26.5%;④减小;⑤B.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掌握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和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即可以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