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2018年10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y合作发展了一种固态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做硫酸铜固体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1现象。
①溶解后,硫酸铜固体“消失”及液面比原水平线低的微观解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微粒的体积变小了 B微粒不断运动 C微粒之间有间隔
②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如图2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下列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
【答案】 BC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图1,溶解后,硫酸铜固体“消失”及液面比原水平线低的原因是:微粒不断运动,粒子之间有间隔;
(3)向Cu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所以:
①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如图2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是Ba2+,是SO42-。
故答案为:(1);(2)BC;(3)①有白色沉淀产生;②Ba2+;SO42-。
【题目】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转化关系 | |||||
物质 | 甲 | H2O2 | C | CaCO3 | FeCl2 |
乙 | O2 | CO | CO2 | Fe | |
丙 | H2O | CO2 | Na2CO3 | Fe2O3 |
【题目】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2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 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 (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
(3)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小雅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之后,小实进行了上述实验。实验小结时,小实同学认为还可以用冷却后的a试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最终发现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题目】小苏打(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制取小苏打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气相固碳法,其利用的原理是:
资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1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
温度/℃ | 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碳酸氢钠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12.7 | 14.45 | 16.4 |
碳酸钠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学校实验小组验证反应原理,在室温为15C时,同学们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而后缓慢且匀速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象如图2所示。
(1)图1中装置A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该装置使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通过图像分析,小苏打溶液显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图像中N点处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N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 | 实验现象 | 初步实验结论 |
步骤一 | 滴入_______ | 溶液变红 | N处溶液的成分有____ |
步骤二 | 加入_______ | _______ |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