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H2CO3 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O3、KCl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Na +、Mg 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 10
D.CO2和 CO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且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答案】B
【解析】
A、分子由原子构成,H2O2、H2CO3 中均含有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符合题意;
C、Na +、Mg 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分别为11、12、13,不符合题意;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2,C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题目】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KOH溶液 | KCl | 适量稀盐酸 |
C | NaCl溶液 | Na2CO3 | 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D | O2 | CO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A.AB.BC.CD.D
【题目】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NaOH、Na2CO3、CaCO3、NaCl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为了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
(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请你和小欣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小欣同学作了以下猜想]:
猜想I:白色粉末为Na2CO3和NaOH混合物;
猜想II:白色粉末为Na2CO3和NaCl混合物
猜想III:白色粉末为_____;
猜想IV:白色粉末为Na2CO3、NaOH和NaCl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上述无色透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IV成立 |
②过滤,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u(NO3)2溶液 | _____ | |
③静置,再向试管中滴加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思与评价]
(1)步骤②中Cu(NO3)2溶液能否用CuCl2溶液代替,为什么?_____。
(2)写出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题目】某校实验小组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们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溶液呈酸性
猜想三:溶液呈_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__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________ | 猜想二或三成立 |
(分析与思考)
(1)通过实验现象②,不能判断溶液呈酸性。若要证明溶液呈酸性,可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
(2)若溶液呈碱性,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樱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能观察到产生沉淀,等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混合溶液,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还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
【题目】皮蛋又称松花蛋,因其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农贸市场上获得了一些制作皮蛋的原料,拿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他们将该固体混合物放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澄清滤液B。
[提出问题]
(1)白色沉淀A是什么?
(2)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制作皮蛋的原料配方是NaCl、CaO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理论推理]
(1)白色沉淀A是CaCO3,请写出生成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滤液B中可能含有NaOH、NaCl、Na2CO3、Ca(OH)2等溶质。
[实验验证]为证明滤液B中可能存在的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_____ | 溶质中一定含有Na2CO3,一定不含Ca(OH)2 |
Ⅱ | 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 | _____ | 溶质中一定含有NaOH |
Ⅲ | 另取少量步骤I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_____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质中一定含有NaCl |
[拓展提升]
(1)向步骤II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李可同学认为若将步骤II中的Ba(NO3)2溶液换为B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最终也能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但秦瑞同学认为不合理,请你写出不合理的理由: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