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常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1)写出如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请仔细分析上图中装置A的特点,推测该装置可用于上述制氧气方法的有_____(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上图中的_____(填“A”或“B”);
(4)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
(5)用装置A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6)分别写出上述三种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及其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答案】试管 酒精灯 集气瓶 b B 防止水倒流入试管,炸裂试管 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连续均匀冒出时 正放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
(1)仪器①是试管,②是酒精灯,③是集气瓶。
(2)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选b。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时是固液常温型,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选B。
(4)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把试管炸裂;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正放在桌上。
(6)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加热高锰酸钾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题目】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实验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80℃ | 20℃ |
溶剂种类 | 水 | 酒精 | 水 | 水 | 水 | 水 |
溶剂质量 | 20g | 20g | 10g | 10g | 10g | 10g |
固体种类 | A | A | A | B | A | B |
加入固体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溶解固体质量 | 6.2g | 0g | —— | 3.6g | 10g | 3.6g |
①观察三组实验,写出第二组实验中缺失的数据:_____.
②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_____;
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填序号);
a.温度 b.加入溶剂种类 c.加入溶剂质量 d.加入固体种类 e.加入固体质量
③由实验组别中的_____(填“第一组”、“第二组”或“第三组”)可知,20℃时固体A的溶解性_____(填“>”、“﹦”或“<”)固体B的溶解性.
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Ⅰ 20℃时,B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Ⅱ 20℃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
Ⅲ 第三组实验中,80℃时A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Ⅳ A的溶解性大于B的溶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