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色。发生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填标号)。

A.两个氮原子 B.一个氮分子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答案】物理 H2O+ CO2→H2CO3 B C

【解析】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表达式为:H2O+ 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也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且没有沉淀和气体物质生成。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抽取适量气体,注入________

____________

玻璃罩内含有二氧化碳

将上述表格中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前要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小明设计了一种方法,请你帮助他完成:打开止水夹,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中,___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mL的集气瓶中,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

(3)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125mL.该方法所测得氧气占气体总体积的__________%.

方法2: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抽取150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

(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mL.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___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方法1”或“方法2”),另一实验方法中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友情提示:请注明是哪种方法)。

【题目】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

一、空气及其成分探究

(1)图Ⅰ用于粗略研究空气的组成,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拉瓦锡用图Ⅱ所示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3)江南学校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有水进入了集气瓶 。

(问题)实验操作正确,但实验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70%。

(猜想)镁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X)发生了反应。对该气体提出猜想:

猜想1:只是二氧化碳 猜想2:只是氮气 猜想3:氮气和二氧化碳等

(资料)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能在氮气燃烧生成氮化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①经讨论一致认为猜想1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猜想3正确

(4)(改进实验)江南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因导管产生的误差忽略不计):

Ⅰ.打开止水夹a、b,向集气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使盛有白磷的燃烧匙在水面上方,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

Ⅱ.关闭止水夹a、b,用强光照射引燃白磷。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b,至液面不再变化,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是V2。 根据实验记录V1、V2,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一: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实验。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B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壁炸裂,分析原因: __________

(7)小组同学改进了实验一(如图),优点是 ____________

A.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C.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性质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实验二:粗略测定加热2.0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8) 装置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 )a →_________)(_________→d

(9)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填“加热后立刻收集”或“加热一段时间后”)。

实验三:小江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则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①小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装置在集气瓶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A.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B.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C.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③不考虑操作因素,排水法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