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 .
(2)N点为 t4℃时A的不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使它变为饱和,可用的方法是
(3)A中混有少量B,提纯A宜用 方法;从B溶液中获取B晶体宜用 方法.
(4)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
【答案】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回答;
(2)根据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解答;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考虑;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溶解度曲线考虑.
解答:解:(1)P点表示:t2℃时A、C的溶解度相同;
(2)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通常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若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3)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范围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B溶液中获取B晶体宜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3)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成正比,所以:A>B>C,降低温度后,A和B都会析出晶体,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是B>A,但是C降低温度后成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C<B;
故答案为:
(1)t2℃时A、C的溶解度相同;
(2)降低温度;
(3)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3)A<C<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并学会应用.
(2)根据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解答;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考虑;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溶解度曲线考虑.
解答:解:(1)P点表示:t2℃时A、C的溶解度相同;
(2)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通常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若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3)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范围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B溶液中获取B晶体宜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3)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t3℃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成正比,所以:A>B>C,降低温度后,A和B都会析出晶体,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是B>A,但是C降低温度后成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C<B;
故答案为:
(1)t2℃时A、C的溶解度相同;
(2)降低温度;
(3)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3)A<C<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并学会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