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由实验一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2)实验二分别加热片刻观察到A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3)实验三观察到先熄灭的是_______;最终两支蜡烛均熄灭了,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答案】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高的蜡烛 与氧气(空气)接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由实验一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的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实验二分别加热片刻观察到A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实验三观察到先熄灭的是高的蜡烛;最终两支蜡烛均熄灭了,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空气)接触。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探究猜想② |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 碳酸钠溶液浓度/% | 是否浑浊 |
10 | 不浑浊 | ||
5 | 不浑浊 | ||
1 | 浑浊 | ||
0.5 | 浑浊 |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 。